欢迎访问 饭店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饭店动态 > 正文

口服玻尿酸、胶原蛋白,是“智商税”吗?

时间:2022-06-14   作者:佚名   来源: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吃啥补啥”大概是跟“多喝热水”“以形补形”一样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总会吸引着不少消费者。如今正处电商年中大促销时,近日登陆网购平台看到,口服美容产品的身影相当活跃,不少消费者被其“美白、补水、抗衰”等功效所吸引,产品销量也颇为可观。但在社交平台上,口服美容产品是“智商税”的观点,也相当常见。那么,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成分,人体真的需要吗?口服真的对美容有用吗?对此,记者采访了营养专家、市场专家,带你了解口服玻尿酸、口服胶原蛋白产业的现状。

   

  作用篇 “可美容”有理论依据,但“非必要”

   

  玻尿酸饮料、玻尿酸软糖、玻尿酸果冻……这些看似是“脑洞”的产品,真的可以吃吗?答案是肯定的。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了透明质酸钠(即透明质酸的钠盐)可以作为“新食品原料”应用于普通食品,使用范围为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

   

  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中,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于爱美人群来说,玻尿酸不是新鲜事物,因其早已被用于皱纹填补、脸部组织的调整等领域。实际上,玻尿酸在眼科手术、关节手术等方面也有应用。

   

  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玻尿酸含量会快速下降,到40岁左右就会降低约一半。但原本用来注射的玻尿酸,变成食物后还能达到补充效果吗?

   

  此前,相关企业曾回应称,国外有多达2000多种含透明质酸的各种食品,玻尿酸食品在国外已有超过30年历史,这件事情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就研究来看,确实有关于口服透明质酸在人体的安全性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文提出,食用透明质酸可改善干燥皮肤、减少皱纹。有研究结果显示,比较有效的推荐剂量最低是每天服约120毫克。

   

  但究竟口服的透明质酸,有多少能“长”到皮肤上?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透明质酸作为食物吃进肚子里,进入胃肠道后就要被分解,重新再吸收。但不是直接去补充透明质酸,而是提供了合成透明质酸的原料。简言之,吃下了玻尿酸并不等于能吸收,还要考虑分解、合成等多个步骤。

   

  早在口服胶原蛋白产品流行时,也有不少专家进行过科普,道理也是类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付颖瑜就对记者表示:“胶原蛋白肽和氨基酸对于皮肤的作用理论上是可能的,不过目前应用的证据还不充分。与其追捧这些,不如注重日常均衡饮食和健康作息。”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保健食品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蒋卓勤认为,胶原蛋白、玻尿酸等成分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首先,胶原蛋白不是人体的优质蛋白质,而且直接吃胶原蛋白,也不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还不如吃个鸡蛋,喝杯牛奶,吃块鱼肉之类营养高。玻尿酸也是人体可以合成的,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口服玻尿酸没有多大的意义。”

   

   

   

  产业篇 不用纠结“智商税”,交给市场决定

   

  在玻尿酸成为新食品原料后,国内大小企业纷纷布局口服美容产品板块,一时间冒出了各种花样的口服产品。今年初,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发布“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就将“透明质酸钠食品”列入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陈坚在会上建议:“食用透明质酸钠虽然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但其与营养健康的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系统评价,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和探索建立透明质酸钠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并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消费者应正确购买和科学食用透明质酸钠食品。”

   

  蒋卓勤指出,消费者要认清食品分类,“食品的分类有几种,一种是普通食品,像米面肉蛋奶这类食品,符合有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就可以了;另一种是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国家认可的保健功能项目有24项,每一项都有相关标准。商家若宣传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必须拿到国家部门有关的批文,否则宣传这些功能就是违规的。需要指出的是,国家认可的保健食品功能项目中,没有抗衰老、美白项目,仅能称‘有助于抗氧化功能’。”

   

  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张兵武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口服美容”听起来虽然很“前沿科技”,但市场门槛不高,“如果从一般食品来定性,加上口服美容产品本身又不具备刚需性,那么是否购买纯粹取决于消费者自己是否接受。是不是纯概念产品啊?是不是智商税啊?我觉得这个东西不必太多地去纠结。有人有这个消费能力、愿意去尝试,但用了一两次之后没有什么效果,可能也就不买了。我觉得更主要的是要交给市场去选择。”

   

  张兵武认为,从目前阶段来说,是存在有很多企业、厂家盲目进入这个领域的现象,这也是市场探索的一个阶段。整个市场一定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但如果定位只是普通食品,厂家品牌商不要把它当仙丹来鼓吹,消费者也不要把它当妙药来期待,就是OK的。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认为:“口服美容产品算是美容产品在市场需求催生出的细分新兴行业。但不是有消费升级就能把一个细分行业做得起来。商家推出的千百种新品种,或许只有一两个产品存活下去。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和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商家只能顺应市场不断推出新品试错。比如对比市场上有过的‘她饮料’,结果已经知道。”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指出:“在整个颜值管理、体重管理、大健康管理及营养管理的这个四个管理的加持之下,口服美容、口服养生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巨头斥巨资进入这个赛道的一个核心原因。但从目前看来,口服美容产品更多的是卖概念,如果当中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那么就需要监管端加以整治。而从消费者角度,目前大部分人只有健康意识,但是缺乏健康知识,如何让二者同步提升,这是重中之重。”

   

  消费者说

   

  蔡女士(80后):

   

  “我在20多岁的时候,在美容护肤方面还是很愿意‘一掷千金’的。当时正好日本一些口服美容产品挺火爆,我也入手过胶原蛋白丸、酵素等。买是买了,但其实经常忘了吃,有些没吃完就放到过期了。现在市面上的口服美容产品暂时无法打动我,而且既然需要长期坚持食用才有可能带来效果,我还是宁愿花点时间去健身。”

   

  吴女士(80后):

   

  “我听说过口服胶原蛋白或玻尿酸效果好,我也买过好多牌子的产品,早年还要从日本代购,现在都是在网上的旗舰店买。使用后我觉得主要看心理效果,而且价格还挺贵的,一个周期30天都要1000多元。花这么多的钱来口服胶原蛋白或玻尿酸,还不如打水光针更能看到效果。如今,对保养品,我只吃维生素。如果想要达到其他美容效果,会选择医美。”

   

  郭先生(90后):

   

  “我是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到这方面的产品。口服胶原蛋白的效果,现在还是有争议的。口服玻尿酸,我相对放心一些,但总体来说价格还是贵,而且也不会有惊人的效果,毕竟现在大家的营养元素还是很充足的。”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37-2455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饭店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饭店资讯网 fd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