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饭店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饭店动态 > 正文

促进汽车首购需求,刺激存量升级消费

时间:2022-06-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自从部分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落地后,多家汽车厂商积极响应,相继推出购置税减免优惠和各种补贴来刺激新车消费。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减征政策将排量范围由此前的1.6L调整至2.0L,可以覆盖乘用车市场90%以上的车型,涵盖自主、合资和豪华车企。促进首购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存量市场的消费升级。同时也不会因为政策而对现有的市场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有助于政策结束以后保持汽车市场的稳定发展。

   

  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

   

  传导效应可期

   

  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决定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据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6月1日政策实施首日,广东地区(不含深圳)已办理减免车辆300余台,减征税额超200万元,减征政策效果显著。

   

  事实上,这不是国家第一次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此前国内曾在2009年、2010年和2015年都出台过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拉动作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表示,参考历史数据,财政部此前发布的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对进口车直接刺激力度有限,但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消费趋势将传导到高端豪华车领域,政策的传导效应可期。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实施600亿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措施预计将拉动200万台销量。5月中旬预计的2022年乘联会零售销量是1900万台,同比下降5%,通过购置税优惠等诸多新政策的实施,通过7个月的促消费努力,有望推动全年国内零售达到2100万台的规模。

   

  超过20个汽车品牌

   

  优惠再“加码”

   

  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发布后,多家汽车厂商第一时间跟进,加码减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捷途、奇瑞、东风日产、沃尔沃、一汽奥迪等从自主、合资到豪华品牌,目前已有超20个汽车品牌选择推出购车优惠政策,刺激汽车市场消费。

   

  简单举例来看,长安汽车在国家购置税减免的基础上,推出“免税购车节”活动,部分车型可享“购置税全免”或“至高减免120%”的优惠;奇瑞捷途则表示,除了全系车型都将免收购置税,农村地区购车还将额外享受5000元补贴;东风日产宣布,全系车型将免收购置税,并将限时赠送全险;上汽通用汽车旗下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在国家补贴基础之上福利再加码,进一步推出购置税补贴升级、保险费用减免、优惠金融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沃尔沃、一汽奥迪也针对不同车型推出了补贴和免费保养礼遇。

   

  不过,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落地后,网上也流出不少汽车经销商不合理提高新车价格的行为,网传某经销商内部聊天截图显示:“购置税减免多少,新车就涨价多少。”对此,记者在端午假期咨询了广州地区本田、宝马等多个汽车品牌的销售人员,被告知近期并未收到大幅度涨价信息。

   

  二手车商黄先生向记者介绍,在部分新车上牌没有限制的城市,购置税减征政策一定程度冲击了“准新车”市场。他表示,对于年限较长等二手车交易,政策带来的波动影响不大,但年限较短的“准新车”市场可能会因此减少很多订单。举例来看,政策减免后,一辆售价二十万的新车车辆购置税会少交八千多元,这还是足够让消费者动心的。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40-2450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饭店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饭店资讯网 fd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