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饭店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农产品消费呈现数字化新气象 高品质与原产地标签农产品受追捧

时间:2021-06-30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

   

  逛菜市场的大爷大妈、平日不做饭的小年轻,从去年开始,都在网上关心粮食和蔬菜:微信群里接龙团购、朋友圈里发出拼团邀请、观看农民在田地里的农产品直播、本地生活平台上挑选今天吃什么。如今,中国农产品消费和农业都呈现成数字化的新气象,加上政策助力,农产品线上渠道高速发展,并进入规模化新消费阶段。据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和艾媒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中国农货新消费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3%,2021年零售额有望升至7893亿元。

   

  新消费需求:

  消费者更看重品质

  有机、绿色成农产品搜索关键词

   

  艾媒咨询研究团队认为,新消费业态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赋能下,逐渐突破传统限制,打通不同渠道,在营销、运营到销售等各环节实现数字化。结合新消费模式,农产品消费也开始转型发展,推动供应商更多依靠电商平台触达消费者,并形成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五年,中低线城市新注册农/副产品、乡村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企业数量的增速,大幅领先于高线城市新增企业数的平均增速。从企业注册数量来看,中低线城市的农副产品企业年增数量为高线城市的两倍左右。2020年,中低线城市新增了8万余家农副产品电商企业,同比增长365.88%。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与农产品品质相关的关键词的搜索量超过了2020年同期的2.5倍,有机、绿色等已成为消费者搜索最多的与农产品品质相关的生态关键词。

   

  报告中针对网民产地品牌农产品的购买考虑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的受访网民表示会特别考虑产地品牌的农产品,也就是说,产地品牌对农产品消费具有较大的影响。线上渠道作为购买产地品牌农产品的主要渠道,各主要农产品产地成为了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的热门搜索词。据京东大数据显示,近年来对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地的关联搜索的次数显著上升。其中,2021年以来其搜索量超过了2020年同期的2.5倍,云南、新疆、东北、四川、海南成为消费者搜索最多的农产品来源产地。炎陵黄桃、固城湖螃蟹、永福罗汉果等地标农特产品增长超过10倍。

   

  新消费模式:

  直播及拼团提升消费欲望

  本地生活平台成主要消费场所

   

  报告指出,在农产品上行发展过程中,电商平台正发挥着主力作用。头部电商平台能有效融合农产品产业链条各环节,优化上行模式,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此外,新电商模式对农产品消费的刺激作用明显,在相关网民感知调查中,分别有86.2%及83.8%的受访网民认为直播带货和拼团分享的模式对其农产品消费起到刺激作用,认为刺激作用明显的占比均接近三成。艾媒咨询研究团队认为,互动电商以及直播电商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逐渐养成新电商模式的消费习惯。其中,直播带货的形式可以直观传达农产品信息,并通过主播起到了推销作用,而拼团分享的模式则发挥了社交关系链的作用,且以优惠价格刺激了网民的消费欲望。在供应商端,也就是农户方,新消费模式的影响体现为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

   

  受疫情影响,农产品的线上消费行为在发生变化。原本线上消费主要场所为电商平台,如今近距离的本地生活平台却成为了更受欢迎的农产品消费主要场所。报告对2021年中国网民选择农产品消费平台考虑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受访网民在选择平台时最关注其价格实惠程度,而货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及正品保障等质量因素也受网民重视。本地生活平台上农产品价格分量透明、安全标识清晰的特点,恰好与网民所重视的不谋而合,且目前大多数本地生活平台都由成熟电商企业运营,网民从这些平台上消费农产品,总体服务体验较好,对于平台的使用黏性也更高,这也是消费习惯改变的重要原因。

   

  新消费痛点:

  品质缺乏保障

  线上消费配送速度慢

  冷链系统仍需完善

   

  在2021年中国农产品消费不足之处的网民感知调查中,调查发现,现阶段受访网民对能消费农产品的丰富度较为不满,分别有59.7%及42.4%的受访用户认为只能消费较少地区和品类的农产品。此外,农产品品质缺乏保障、线上消费配送速度慢、优质销售渠道难辨别都是受访网民目前对农产品消费不满的地方。艾媒咨询研究团队认为,虽然在电商平台推动下,更多农产品能够直接触达消费者,但品质消费趋势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丰富度需求较大。未来仍要加强发挥电商平台对农产品零售的支持作用,结合创新业务形态和物流体系扩大农产品流通半径,从供给和需求两端进行优化。

   

  事实上,这些网民感知的不足之处,还与物流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产品作为不易保存的产品,对时效性要求极高,若物流技术无法提供支撑,就无法保证新鲜度与品质。在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美国由于农产品全产业链以冷链物流为支撑,果蔬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的损耗率仅有1%-2%。可见,易腐农产品冷链应用率的差距,决定了农产品最终效益的差异。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元,2021年有望达到5506亿元。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完善。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的《2020-2025年农产品物流产业深度调研及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调查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至少为100亿美元;冷链应用率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0.05立方米,占比7%,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农产品物流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2020年,农业农村部已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未来政策还将继续支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上行效率。

   

  ■数据来源:参考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农货新消费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中研普华《2020-2025年农产品物流产业深度调研及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阿里大数据、京东大数据等

  


原文链接:http://www.hn315.net.cn/newones.asp?id=8407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饭店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饭店资讯网 fd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