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105件文物珍品亮相 20余件文物首次展示
时间:2022-12-24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12月10日,105件明十三陵出土文物珍品亮相2022明文化论坛,其中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展示。据悉,该文物展将择机面向公众开放。
走进明十三陵历史文化陈列展示区,只见透明的玻璃展台内整齐陈列着万历款金箸、鎏金素杯、鎏金花蝶匙以及各类金簪等文物。展示的105件出土文物珍品中,有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件。这些文物造型优美、装饰华丽,例如一级文物金爵的三足、柱、把和器身是分别制成后焊接在一起,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文物展中的“镇馆之宝”,当属明万历时的国宝级文物金翼善冠。明十三陵管理中心文研专员齐晶晶介绍,金翼善冠的前屋、后山、角三个部分,以极细的金丝编结堆垒焊接制成,孔眼匀称,外表不露任何接头痕迹。龙身、首、爪、鳍采用掐丝、累丝、码丝、打制錾刻等传统手法制成,气势雄浑,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技术。
记者了解到,文物展所在的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也全新亮相。这是在景区已停业经营场所基础上改造而成,内部除文物展外还设置了数字互动体验区、文物长廊展示区。游客中心内还建有4个功能区,分别为游客接待区、会议活动主场馆、游客服务处及嘉宾接待室、阅读休闲区,引入了咖啡、茶饮等连锁品牌,甄选书籍近万册,打造“书香里的游客中心”。
本届论坛还发布了明文化论坛标识和明十三陵世界遗产标识。其中,明文化论坛标识选用篆体“明”字,以十三陵石像生之“象”变形,寓意“太平有象”。明十三陵世界遗产标识的设计,包含了系列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的全称,还有十三陵遗产地的名称。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报审同意后,形成最终的表达形式。
此外,论坛上还成立了明文化专家智库、全球明文化社团联盟,将整合明史、明文化研究力量,围绕明十三陵与居庸关的传统文化属性,打造专属明文化标签,同时开展好明十三陵、居庸关及相关明代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与推广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明文化交流传播中心。(记者 孙云柯)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fzbj/wzbj/202212/t20221212_3602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2-12-24李克强视频回应欧洲企业家哪些关切...
- 2022-12-24李克强:新增财政资金要切实推动减...
- 2022-12-24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
- 2022-12-24李克强在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上...
- 2022-12-24台风也能带来益处吗?如何防止呢?
- 2022-12-24农业农村部:做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 2022-12-24两部门将深化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
- 2022-12-24小女孩路边捡到“怪兽”,竟是国家...